王占伟:发现圣陶学校
按语: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提高教育质量、改进课堂教学是恒久不变的追求目标。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如何结合实际改?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为全校老师提供一个圣陶学校的案例,以期鉴戒、参考、促进。
王占伟:发现圣陶学校
导 语
圣陶学校火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关于圣陶学校的另类改革一经中国教师报报道,迅速引爆微信圈。一些敏感的教育人开始慕名造访圣陶,取经、探奇,一看究竟!
圣陶何以火爆?圣陶究竟做了什么?一所“六无”学校(学校无教材、课前无预习、课下无作业、课堂无管理、课堂无教师、班级无差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且听发现并报道圣陶学校的《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主编王占伟分享他在圣陶学校的见闻。
缘 起
本文根据2016年3月13日20:00 《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主编王占伟在“中国民办学校校长群”微信群在线解读圣陶学校的发言整理而成。
高林校长:近期圣陶学校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王占伟主编曾经到圣陶学校二十多次,属于最先关注圣陶学校的教育记者,所以,他对圣陶学校的教育比我们理解的更为深刻,基于此我们邀请王占伟主编在线与诸位交流,他将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大家讲述他眼中的圣陶学校,与他在圣陶学校看到、听到的教育故事。今天晚上的讲座,王占伟主编前半场用语音与各位交流,后半场可以与诸位互动,各位校长可以就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教王占伟主编,另外感谢王占伟老师。
正 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圣陶学校相关的情况。我想呢是这样,我用语音先介绍如下几个方面:
1、比如说我是如何发现圣陶学校的,都有哪些故事;
2、王天民是怎样一个人;
3、我对圣陶教育价值的解读;
4、对大家去圣陶学习的一些建议;
之后呢,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群里提出来,我们共同来探讨下。
首先,给大家交流下我是怎么发现圣陶学校的,我有两个朋友都跟我说过洛阳有一所学校,他们有一套学习方法非常神奇,开始我没当回事儿,有一次我出差的时候,刚好经过汝阳的高速入口,我就突然想到这个学校。那次我就第一次走进圣陶学校,那应该是2014年7月份的事儿。
当时我走进圣陶学校之后,走进校园,第一个比较吸引我的就是他那个九亩地的大菜园,我觉得特别好,后来我给王校长座谈了一个小时,他的理念也非常吸引我。后来我就提了一个问题,我说我想你带着我去教室听一节完整的课,但王校长说在我们学校听一节完整的课是非常难的。(这个)我就觉得非常奇怪。后来我就观察,确实是。这个校园呢,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在校园里面活动,有时候下课铃响了,但是学生也还继续进行他们的课堂。
我走进教室,发现基本上各个班都是三种情况。第一,要么是学生在讲题,第二,要么是小组在讨论,第三,老师一般都在教室的角落里面。有的班有老师,有的班没有老师。
我有个很大的感受是,我这么多年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去采访,一般到学校了之后呢,在那儿采访一天有的是两天,就能够发现,(就能够)比如说对这个学校的报道,从大标题到小标题,这个报道的框架就很清晰了。但是圣陶学校不是(这样的),我去了七八次,我都对这个报道的框架理不清晰。
所以呢,我就一直,一次一次的去,一次一次的去,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先后十八次深入圣陶学校蹲点采访,一般一次去的话有的时候是两天左右,有的时候是三天。终于在今年11月13号,以《圣陶学校蝶变的七个迷》为题,报道了圣陶学校没有教材,没有教师,没有作业的课改经验。报道之后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我采访圣陶学校的第二个感受是,每来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你想想我在写这个报道之前去了十八次,这个报道出来之后我又去了三次,当然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二十一次,在那儿呆的时间最长,呆了一个礼拜,和我的同事褚清源一起。我就发现,圣陶学校每来一次就会有新的发现,你比如说春节前去的最后一次,这个学校就开始做一个新的尝试,小学一班一师,初中一级一师(也就是一个年级一个老师),高中是一校一师。
第二个呢,我想跟大家交流下圣陶学校是一所怎样学校。
这所学校呢,首先他的生源很差,他基本上生源主要是四类学生:第一类是边缘的穷山区孩子,这个占的比例最大;第二类是农村留守儿童,大约占三分之一;第三类学生基本上是外校开除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比较精英的孩子,这一部分呢,主要是附近的城市的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特别对现在的教育不太认同,非常认同圣陶学校王校长的教育理念,就把他们的孩子从附近的城市,比如说洛阳啊,郑州啊,平顶山转过来的城市的孩子。
第二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些学生的生源很差,考试成绩不好,但是经过在圣陶学校的学习,他们的考试成绩都特别的突出。
我给大家在这儿呢说几个数据。
第一个是好几年(前)全汝阳县的通考,当时圣陶学校的平均成绩高出他们乡镇的公立学校(中学和小学),平均成绩要高出20分。
第二个数据呢,是去年圣陶学校新组建的高中部,他们高一的学生参加全洛阳市近百所高中的统一考试,也就是所谓的“大练习”,他们用的试卷呢是B卷(有A卷和B卷),全洛阳市的所有高中里面的前十九名都是出自圣陶学校。他们的A卷和B卷(是)什么概念呢,A卷和B卷难度差不多,就是个别题目有区别。
我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学生,(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叫王喆,十一岁了,现在正在高中预备班学习,他去年就已经把初中数理化学完了,现在在学习高中数理化。还有一个学生叫潘自强,潘自强这个学生呢,圣陶学校流行一句话叫做“除了王校长就是潘自强”,什么意思呢?在圣陶学校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尤其是老师,老师不会的数学题都请教潘自强。
再一个呢,圣陶学校的教育品质非常的高,表现在第一点呢,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李炳亭主任去了圣陶学校之后呢,他说在圣陶学校,学习成了一种信仰。的确是这样,关于在圣陶学校学生学习成瘾的故事,待会我会在后面分享一些案例。
再有一个呢,圣陶学校学生的精神海拔很高,品质非常好。就是这些学生的生源这么差,但是我给这个学生做座谈的时候,他们的精神海拔非常的高,他们看问题的高度,看问题的角度都很到位。
康桥中学、裕丰学校俞增杰:能详细介绍下圣陶学校老师的一天,学生的一天,谢谢。
那样,俞校长,就是我会把这些内容给大家交流后,大家有什么问题,我再给大家集中再交流。
再一个呢,圣陶学校他们学校改革的力度非常大,我甚至认为这个学校他不是在进行教育改革,而是在进行教育革命,你比如说力度最大的就是三个打破:第一个是打破教材体系,第二个是打破了年级学习制,第三个是打破了班级授课制。
比如说,详细来说下圣陶学校是怎么打破教材体系,圣陶学校他不依赖于教材。甚至完全抛开了现行教材,王天民校长有个语录——教材是绊脚石,基础训练是迷魂阵。
你比如说,他们用的小学数学的教材,关于数学的内容,比如说关于分数的内容,三年级上期有同分母加减法,三年级下期、四年级就没有分数内容,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又有了异分母的加减法,通分,约分这些内容,到了六年级有了分数的乘除。
这在王天民看来,(这样的)这种一个知识点三年级学一点,然后到了四年级停了,然后到了五年级又出现一点,然后又停了。这种方式,这样的安排方式,这样的教材编排形式,完全割裂了知识体系本身的系统性。
那同样,初中也是这种性质,比如说初中数学关于因式分解的内容,八年级上期学习了因式分解,九年级上期才学习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对于这个问题,王校长经常说,他说为什么不能放在一起学呢?在王天民看来,圣陶学校之所以不用教材,就是为了不割裂的进行教学。就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呢,他把学科知识自身的体系割裂了,而圣陶学校抛弃教材就是按照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进行教学。
本文来自读美文网
教学需要循序渐进,但循序渐进不是按照教材体系走。在王天民看来,真正的循序渐进不是按照教材来,而是遵从学科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
王天民的家训是三句话:责任是自己的,利益是大家的,财富是社会的。
第三个呢,我想给大家交流下王天民是怎样的一个校长。圣陶学校的灵魂就是王天民,王天民我把叫做七十六岁的教育创客。他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毕业之后在民办学校教了两年书,后来又考察了全国的民办学校。于十年前开始创办圣陶学校。
他对数理化的研究,那当然重心主要是他创办了圣陶学校之后。
王天民校长的国学底蕴非常深厚,他爷爷是秀才,也是私塾先生,还是中医。他父亲是私塾先生,然后呢他父亲又(希)望他做老师。当然,他也非常喜欢做老师,他是洛阳中师毕业,后来又在河南教育学院进修了一个学历。他是语文特级教师,他从开始教学,那就显现出来,他这种超强专业素养,他主要的工作经历就是在汝阳县的小淀一中当语文老师,后来又在城关中学当语文老师。
他当语文老师的时候,那他的成绩是非常惊人的,我记得他让我看过两个数据,一个是他们某一年他们全县考上中专的学生的人数(那时候中专要比高中要大家更重视也更难考的),他教的一个班,考上中专的人数占全县的四分之一。
还有一次他们全县挑的学生的现场作文竞赛。全县一等奖七名同学全部是王天民的学生,(二等奖大概十来名同学)二等奖前三名都是王天民这个班的学生,后面还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他的学生。
他让学生踏在一百分前进的秘诀有两个:一个(是)作文的训练;还有一个(是),应用在各个学科就是开卷练,闭卷考。
王天民他一辈子没有差生,这句话不是空的而是真实的。他有一套方法,比如说让学生踏在一百分前进,你比如说(他)把班里的水搅浑,就是分不清好学生和差学生,这样的话,差学生,他的学习动力就有了。
另外王天民呢,他这个(人的)记忆力非常惊人。他现在七十六岁了,他从小就是过目不忘,现在还是过目不忘。他给我讲,他说他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和他哥哥一人一天放牛,一人一天上学,村里面唱的戏,还有他听到他父亲和朋友说的诗,他听过一遍就能记住。
包括他讲课文,他讲(过)很多课文,只要不是太长,他基本上讲完之后,所有听课的学生(听)一遍都会背了,他讲完一遍之后学生们都会背了。王天民给学生们讲课,任何内容从来都是讲一遍。当然他背后有很多秘诀,他还经常说一句话,他这句话圣陶学校所有的老师、学生都是顺口溜。这句话是“一遍背会是天才,两句背会是庸人才,三遍背会是庸才,三遍背不会是劈材砍柴糠包材。”当然这个“劈材砍柴糠包材”是洛阳当地的土话。
王天民呢,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这一生做事情,办学教书从来都是不按常理出牌。他说不按常理出牌,光脚的才能战胜穿鞋的,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行事,别人吃肉,你只能喝汤。
他还有一句名言,也是老师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叫做“不做第一做唯一”。
王天民他还有非常浓重、浓厚的教育情怀和民族情怀。比如说上一次三月三号的时候,那天来了广东、重庆、山西、江西、河南、湖北……反正八个省的三四百名校长和局长。他最后(在)他讲座期间,建议所有的人,回到家里面要人手一本《道德经》,他说尤其是中国的教师要读《道德经》,要人手一本,他还说:“我不把中国教育从西方文化的轨道拉回中华文明,我死不瞑目。”
在他看来就是西方教育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中华教育是大学之道在于明德,最注重做人。所以说在王天民的名片上印了四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回归自然,第二句话是回归传统,第三句话是以道为本,第四句话是与时俱进。
所谓回归传统就是他的一个主张。所谓回归自然呢就是刚才我说的他重心不是指的走向大自然,而是教学的内容要按照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这个是自然的,而教材是人为的。他的回归自然主要是这个意思。
回归传统呢,就是让教育理念回归中华文明。圣陶学校有很多做法,比如说单科独进,所谓单科独进就是全校这一大周(圣陶学校是民办学校,一大周是十天),这一大周,全校学数学都学数学,学英语都学英语,学物理都学物理,这叫单科独进。在王天民看来单科独进就是来源于中华的教育文明。
你比如说,中国古人他学《道德经》的时候,他把《道德经》学完再学其他。学《论语》的时候就学《论语》再学其他。学《易经》的时候,学完《易经》再学其他。这在王天民看来就是单科独进。
还有,圣陶学校最注重的就是——传道,就是传道做人。王天民有句名言,叫做别人授业我传道,别人教书我育人。在他看来,孔子就是这样教的。他给我讲过,他说他小时后问他父亲,他说
孔子有那么多弟子,他们学六艺,但是我看《论语》为啥这里面没有讲怎么教学生六艺的。他父亲跟他说,孔子教学生都是传道,都是讲怎么做人的。六艺是术不是道,那六艺都是学生自学的。王天民就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进行圣陶学校的教育改革的。
王天民还有一个特点,我叫做“爱生胜子”,不是“爱生如子”,而是“爱生胜子”,学生比他的孩子都要珍贵。他身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我们有时候经常说有的先进人物是几十年如一日,越了解王天民,越是真正知道王天民真是五十六年如一日在做教育。我上一次去采访的时候,遇到了他去看望他的三个已经成为老师的学生。这三个学生有的是初中毕业,有的是高一没上完就回家务农了。他们当时一边在家干农活,然后呢又有写作的梦想,后来知道王天民非常善于写作,就去找王老师了。接下来,这三个学生,王天民把他们作为班级的编外学生,经常在他学校上课,然后在他办公室学习。甚至有两年,有两个学生吃住都在他们家。
当时有很多人还觉得这些女学生都(长)大了,经常在他家吃住。很多人都风言风语的说闲话,但王天民不为所动。其中有个学生跟我讲了个故事,说王天民去洛阳进修的时候,这个学生正在自学考试。当时有一门叫教育心理学,学生也比较穷,也没钱买书。这时候王天民在洛阳借到一本书,每天用写信的方式,一天写两三页,把这本书的内容寄给这个学生。王天民就是用这种方式,硬是把《教育心理学》这一本书用写信的方式,一页一页的抄给这个学生。让他这个学生后来通过自学考试,上了大学,后来又当了老师,改变了命运。
接下来呢,我给大家讲一下圣陶学校的十个故事。我想还是通过故事,能够便于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圣陶学校的文化,圣陶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以及王天民本人。
首先讲一个“宝”字的故事,就是在王天民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个汉简(就是汉代书简)里面的一个“宝”字,这个字很多人都不认识。他请当地的一个书法家把这个字给他写出来,很醒目的挂在他办公桌左侧的墙壁上。
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王天民觉得他的这一套教育的理念和体系是个宝贝。但是无人识,有宝无人识。在我采访圣陶学校之前也有很多媒体,比如说当地的还有很多电视塔、报社、网站,也都去圣陶,联系圣陶学校去采访。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呢就是要收费;第二种情况呢,在那简单看过之后搞不清楚圣陶学校究竟在干什么。王校长觉得那他读不懂,后来也没有让他报道。
王天民给我说,他写这个“宝”字,他曾经都想过,他觉得已经七十五岁了,他这套东西很有可能要带到棺材里去见马克思了。他说他也非常孤独,他特别孤独的时候就去他父亲坟前跟他父亲说一说。但是后来《中国教师报》把圣陶学校的这套理念和思想报道出来之后,他是比较意外的,当然也是非常欣慰的。
再一个说说圣陶学校,学生对这个学校的感情特别的深厚。我讲一个故事,就是圣陶学校在创办高中的时候,因为它既没有老师也没有资质,当时在圣陶学校初中读书的这些学生的家长,尤其是学习好的学生的家长,就非常不看好圣陶学校的高中。其中有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他的父母就对他说,你如果在圣陶学校读高中的时候,我们就断绝父子关系、母子关系。
这个迫于父母的压力,这个学生后来就去上了他们当地一个优异高中。他到那学习一个月之后呢,就觉得非常痛苦。原因呢就是,这个高中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得多。而圣陶学校呢,学生自主学习都已经成了常态,已经习惯了,所以呢这个学生就特别的不适应。后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要被这个学校开除,再回到圣陶学校。这个学校呢,有一项规定,凡是学生吸烟的就开除。后来这个学生,本来不抽烟,(他就)买了一包烟,在学校政教处门口大摇大摆抽烟,故意被政教处的老师发现被开除。被开除了之后,非常高兴的回到了圣陶学校。
圣陶学校的高中部现在只有八十多个学生,人比较少。他的校本部是在离县城很近的一个小淀镇上。高中部呢,是在县城,是在城区,是在闹市区。这个高中部有大门,但是大门的小门是坏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不关门。学校大门口就是网吧,我在报道里面说离校门口50米就是网吧,其实根本没有50米,学校大门口大概10米左右就是网吧。但是圣陶学校高中部的学生,大门敞开但没有一个人上网。
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这个高中部只有一个老师,并且这个老师也不上课。高中部的学生,还有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事就是,这些孩子不谈恋爱,这也是王天民非常自豪的一件事。那么就一个老师的高中部,他平常的教学是怎样运转的呢?
他呢,有一个叫做校长助理,是一个学生,叫卢鹏骏。这个卢鹏骏呢,他从排课程表,到学生的就餐,到学校的打上课铃,下课铃……这都是卢鹏骏负责的,卢鹏骏负责了很多事。就是这个负责高中部的这个老师叫陈俊丽,他跟我讲他说我在这儿其实非常轻松。有一次洛阳四十三中的一波老师去圣陶学校高中部,到那之后联系陈俊丽老师两个多小时,陈俊丽都不过去,就是平常很多时候他都不过去,但是这个高中部都能够正常运转。
他们高中部的课程表都是学生自己排的,一般都是半天一门课。学生自学为主。有时候第二节、第三节呢,因为它联合办学嘛,二高的一些老师会那儿去做一些辅导。老师去了之后,不是老师讲,而是老师讲什么由学生决定的。学生就把自己自学的不会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老师来主要是解决他们不会的问题。
他说的“加凉水”的意思就是,外校的学生不断进来。比如说他对合办的二高学生还有外面转学的一些学生。
圣陶学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品质和能力确实是非常突出。我在这儿跟大家讲两个故事:第一个呢就是最近我去圣陶学校采访的时候,二月二十八号下午三点钟左右,我到了王校长的办公室。到办公室之后,我发现高中部的卢鹏骏,胡少舟(音)还有郭项燕(音)等六个同学正在和王校长反应、讨论高中部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外聘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讲授课程和布置作业,干扰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这些学生就希望王校长要抓紧解决,并且这是第二次来反应问题。
还有个学生胡少舟(音)也是批评王校长的。说高中部搬到县城之后,您来的次数少了很多。后来这个胡少舟给他提个要求,说你必须要经常要来,哪怕你来了不讲话,在我们教室里面站一会儿,我们就会有力量。
谈到高中部学生对自己的批评的时候,王校长非常高兴。他是一点都没有生气。原因是他觉得圣陶培养的学生,敢于批评校长,有主见,有立场,有思想,他为他培养的学生感到自豪。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圣陶学校学生在学校的地位。它的教学是由学生来主导的,而不是由学校来主导的。
这个相关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王喆。王喆其实是王天民的孙子,他才十一岁呢。按照王喆的年龄,他本来应该是在小学五年级学习。但他早已经把初中的物理化都完了,前不久他先是跳到了初中二年级,又从初中二年级跳级到了高中预备班。王喆目前正在高中的数理化,他觉得自己的理科比较好,初中的理科已经学完了,但是文科不太扎实。他现在是一边自学高中的理科,一边自学初中的文科。
但他遇到的问题是,他这个高中预备班,初中的老师经常去班里转,提醒学生要学好初中内容,决战中招考试。但是王喆和不少同学都在自学高中的知识。后来王喆就非常生气,他觉得老师经常来转就干扰了他的学习。他就给他爷爷,给王校长说,他说再让老师在教室转,我就不在这个班了,不要让老师干扰我们。王校长就跟我说,他说王喆那天就哭了。后来问问王喆,王喆就说,有老师是一种负担,因为老师在时,我高中的数理化就学不成了。
所以说圣陶学校的学生,他真是学习成绩也是很多校长不可思议的。上一次那些校长去了之后,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为什么圣陶学校的学生这么爱学习?有一个校长说,我走进圣陶学校的教室里面,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你就贴身站在学生旁边,学生就像你不存在一样。但是在我们的学校,走廊里过来一个人,学生都会抬头去看。
关于圣陶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瘾的事,我给大家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第一个呢是一个学生跟我讲的,就是八年级的一个学生叫韩丹亚(音)。韩丹亚(音)当时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讲的时候他都哭了。他说是有一次,老师说第二天要进行最佳小组的评选。评选的内容标准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呢,是展示自己一个月来自己遇到的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第二个呢,是展示分享这一个月来积累的名言和佳句。
这个韩丹亚(音)说他们小组本来是四个人,有一个请假了,他们三个人就是非常渴望能够拿到第一。后来他们就商量了一下,九点宿舍熄灯了之后,他们也是照常休息。但是把表定在了十二点(晚上十二点钟)。十二点钟的时候,就一个学生醒来,把他俩都叫起来,然后三个人就开始学习。
但是呢,为了不打扰其他同学,这个宿舍的灯不能开。他就有一个不太亮的能够充电的一个小灯,还有一个桌子。他就把这个桌子放到床上,他们开始学习,但问题是,这个小桌呢,容纳不下三个人学习。
那么就是,那两个同学就借助这个微弱的小灯,在一个床上,用这个小桌学习。韩丹亚(音)就回到了自己的床上。韩丹亚(音)回到自己的床上,也没有其他灯了,他就只有一个打火机。韩丹亚(音)说他自己就用这个打火机,左手按着打火机,然后右手拿着笔写字,就是用这个打火机从十二点学到凌晨三点。(凌晨三点)考虑到第二天还要上课,所以这三个学生就休息了。
韩丹亚(音)给我说,谈到这个事的时候,他也是中间停了好几次。我也是特别的感动,他说给这件事给他最大的启发是,倒不是一定要拿到班级的第一名。他说我已经尽力了,结果并不重要。他说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你要再提一口气,要再坚持一下,然后你就成功了。
还有圣陶学校学语文也是非常奇特的。王天民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哪个老师教语文,哪个老师就是傻老师。你比如说他胡少舟(音)这个班,现在到高二了。他们从六年级开始,五年多一直都是陈俊丽一个老师带的。陈俊丽他是教语文,然后其他的学科,他虽然不许教,但是他负责。那些学科都是学生自己学,都是学生当老师。当然英语学科除外,一直都有英语老师。这个班呢,五年的时间都没有上过有形的语文课。但是我刚才说了,学生的精神海拔,他看问题的高度,他看问题的视角,包括他考试语文的成绩都很好。
在王天民看来,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只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阅读,第二是生活,第三是写作。他说学生必须广泛阅读,尤其是经典书籍,还要有丰富的生活。不能整天关在教室写作业,要走进大自然,要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辨性的互动,还要按照规律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
你比如说,他虽然不学语文教材,但是王天民,他经常和学生共同来学习一些超越教材的一些内容。你比如说《孔子大智慧》这本书,王天民那段时间是每天讲十五分钟,每天都给学生讲十五分钟,讲《孔子大智慧》这本书。还有给学生讲《人间词话》。
所以说呢,圣陶学校很多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在我看来比一些语文老师认识都深刻。你比如胡少舟同学曾经跟我说,他说按照语文教科书,教师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语文教学,是死的、假的语文教学。我们是在生活学习语文,是活的,是真的语文教学。
我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已经快九点了。关于后面的两个问题,圣陶教育价值的解读以及去考察圣陶学校的建议,我觉得我们要不一会再说。接下来请大家听完之后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互动。谢谢大家。
谭永昌:王主编,怎么去圣陶学习和参观呐,他允不允许外面的老师去学习和参观呐?
谭校长这个问题,王天民校长当然欢迎大家参观。并且王校长他还有一条原则就是凡是来参观的都不收门票,但是一定要预约。待会我把圣陶学校副校长的电话留给大家,你们想去的话可以和他们联系,预约前往。
王朝旭13838897607/高丽娜15716734420
这两位是圣陶学校两位副校长,你们如果想去的话可以和他们提前预约,跟他们联系。
段斌华:生源是怎么来?学生来源有选择性吗?
他基上生源主要是四类学生:第一类是边缘的穷山区孩子,这个占的比例最大;第二类是农村留守儿童,大约占三分之一;第三类学生基本上是外校开除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比较精英的孩子。生源现在还没有选择性,可能将来会有吧,现在还没有。今天上午,包括这个报道出来之后,全国就有不同地方的,方方面面的朋友都有,想把自己的孩子或者亲戚的孩子转过去。
我最后想给大家分享一点就是,学习圣陶的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不要急着下结论。现在去圣陶学校学习最多的是河南省偃师市芷兰学校的董事长董晓娜,还有顾县一中的校长贾占通。他们一个来了六十多次,一个来了四十多次,我是去了二十一次。我问这个董晓娜还有贾占通,问他们,我说为什么你们来这么多次?他们说因为每次来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贾占通说来圣陶学校,你千万不能匆匆转了一圈就开始下结论。参观圣陶学校如果没有导游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你摸着耳朵像蒲扇,摸着腿就觉得像柱子。一定要有王校长的讲解,否则的话,你就学不到圣陶学校经验的灵魂。
对于这个问题呢,王校长是这样说的:他说圣陶的经验就像空气和水,每天都是流动的,他没有固定的模式;圣陶经验是灵动的,每天都有新事情出现,每天都有奇迹发生;圣陶的理念是可以移植的但是不能照搬,每个学校都可以按照圣陶的理念,加上自己学校老师的特点,去创生自己的风格。
第二个建议呢,是如果想深入学习圣陶的经验的话,培训的重点不是老师而是学生。从现在在学习圣陶的这几个学校,他们的经验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都是带着学生过来。然后在学校,比如说一大周,老师带十几个学生过来,就用学生来感受圣陶学校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放在这个场里面,让他去感受、去学习。这样的话,这些学生一周之后回到学校,基本上就可以把这种方式,以小老师的形式在自己学校和班里面复制。
安徽高凯:可以介绍一下如何让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吗?
当然圣陶学校也不是什么都好,可以说他的硬件他的很多方面,都和我们群里面的这些校长你们的学校没法比,比如说他的“硬件”很差,但是他的“软件”非常的不一般。
最后一点呢,也是王校长经常给来访者强调的,来到圣陶学校不要钻到树的层面,钻到树里面,更重要的是学到这些树背后的东西。
关于高凯校长提这个让一二年级自主学习这个问题呢,我想呢待会我给大家举一个案例。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呢,在圣陶学校是所有的课堂都是非常安全的。你比如说王校长经常给老师们说,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对了给一分,如果答错了给两分,原因是因为答错了一定没有抄袭,不会还敢举手,这就是勇敢,这就是他给学校学生创造了很强烈的学习氛围。
还有一点,是这个老师的示弱。在圣陶学校老师不会的问题问学生是非常普遍的。王校长他教他孙子一直都是用这个方法,非常示弱。他孙子,你想想王喆十一岁现在就把初中的数理化都自学完了,然后现在正在自学高中的数理化。王喆在八岁之前一直都认为他爷爷笨,老是说爷爷笨,孙子聪明。他八岁的时候他才知道,爷爷不是笨,他什么都知道。
段斌华:学校对学生自控力的培训,应该花了大力气吧?
褚清源:他们最主要的是让学习变得更简单了。
这个问题呢还有一点,就是王校长他自己的这种教育智慧。在我看来他把从小学到初中到中学,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智慧的密码都破解了。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一个案例,就是他是怎么教这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半个小时他能够教到高中,甚至能够教到数学领域最前沿的几个猜想。
洛阳有一个以国学为特色的行知小学,他们二三年级的学生大概有一二十个。来圣陶学校游学的时候,王校长曾经给他们讲过一课。这些学生呢读经读的很多,但是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任何的数学基础。王天民他讲课的时候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然后开始问问题。他说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数轴上都有什么数?学生说有整数、零、负数……。他问,最大的负数是几?孩子们就开始相互讨论、猜测,最后发现是一。也正是这样,他才能够用二十五节课的时间就能把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给学完。
他讲课就是这样,他从来不讲答案,他写出来很多时候学生一看,学生就会了。他这个功夫就是他发现了知识点背后的智慧密码。
课改正道您说的非常对,我觉得圣陶学校最大的教育资源就是王天民校长。比如说,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是有梦想,他在术的层面上就是非常注重给学生(看)关于梦想的文章。可能几十篇都让学生去看,让学生围着着梦想去读啊,去讨论啊。同时呢,在生教方面,别看他七十六岁了,他一直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的梦想就是要真正的让教育理念回归中华文明,要寻找到教育的桃花源。他从教一辈子,五十六年如一日,一直在追寻这个梦想。并且现在创办圣陶学校以来,他的梦想是一步一步在实现。这个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教育资源。他们发现他们的校长七十六岁了还有梦想,天天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并且他的梦想一直不断在实现。那这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最大的影响。所以说他说一句话,那学生就会像圣旨一样去执行,王天民校长在圣陶学校学生心目当中就跟神一样。
高林校长:非常感谢王占伟主编的分享。我是今年三月初去了一趟圣陶学校,我去的时候正好他们学校单科独进在学数学。回来之后呢,其实一直不明白他那个语文到底是如何上的,比如说他低年级的字词是如何解决的?
高林校长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和学生。他基本上是想着这个基础知识字词都是在小学呀,低年级呀,他都要解决的。我刚才说他们五年没上过语文,基本上到了六年级的后半期,才开始这样做的。他把语文的基础知识都解决之后呢,才开始不上语文课的。
结语
高林校长:课改正道,其实我觉得这个学习圣陶不是在学王天民,我们应该从王天民身上得到启示。包括我刚去,或者在去之前就这样想:这所学校确是不太一样,有些另类。其实适合包括我们群另外的校长都可以去看看。今天晚上非常感谢王占伟主编做的分享,我想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对圣陶学校的了解都不一样。将来呢,我们可能会因为圣陶学校还会不断的去探讨。然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我再次感谢王主编。
分享后的侧记
【一所神奇的学校1】
代表着最先进生产力的教育一定在民间!
一旦有这样的教育出现,不同的人表现往往不同,有人看不见,有人读不懂,有人瞧不起,也有人跟不上!
记者的天职在于发现,很幸运我们发现了汝阳圣陶学校,堪称学校教育的新物种,他有太多的做法都在颠覆你的想象,挑战你的神经,但我要负责任地说,这的确是一个值学习和研究的样本,他一定不完美,但他一定会给所有的改革者贡献一种经验,带来某种启示!
在我眼中,他乃当今学校教育颠覆性改革的典型,他的确是一所神奇的学校!这所学校的存在再一次证明了:高手在民间!
那么,这所学校到底实践了什么?颠覆了什么?
且用一句概括,这是一所“六无”学校-----学校无教材、课前无预习,课下无作业、课堂无教师,班级无差生!
【一所神奇的学校2】
有人说,圣陶学校是一个谜!
其实,创办人王天民,这位75岁的老人才是最大的谜!
他本身就是一位理想的巨人、道德的行者、自学的高手,这决定了他和他所创办学校的高度!
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伟大的学校往往有伟大的理想作支撑!王天民的理想就是,探索一种可以培养天才、大才的教育!
认识这所学校需要思想归零,怀一种空杯心态去倾听、去发现、去感知,因为在我们的思维里,原有的改革逻辑在这里全部被打破!
这所学校没有很多东西,甚至没有管理,但如果你真认为这里没有教材,沒有教师,没有管理,则是一种误读!
沒有教材,是因为他们早已熟练驾驭教材,超越教材,换句话说,教材在他们手中真正成了一种教学的材料,他们将既有的教材编序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重组、增删!
没有教师,是因为他们的教师不再是那个无限责任的主体,不再是充当讲授者的角色,他们中有太多的教师实在不会“教”!
如果说有教师,可以定义:这是只有一位教师的学校,这位教师就是王天民!他是学生的老师,也是教师们的老师,他是师生心目中“无所不能”的智慧达人。通常情況下,他不负责授业、解惑,而是主要负责传道!不做知识的解释者,而做梦想和思想的启迪者!
而这却可以让学生有意愿、有能力地在圣陶学校,自动转入自主学习模式。
这就是有很多“无”的怪现象的圣陶学校,太多的“无”决定了很多的“有”!
【一所神奇的学校3】
教育正处于大变革、大解放的前夜。
学习被重新定义,教师被重新定位,教材被重新组合,学校形态被重新塑造……一切都被纳入创新因子,被改写,被刷新。
有太多的不可能在改革的新秩序中将成为可能!
审视当下的教育改革现场,会发现,学校改革在正呈现这样的趋势:
其一,改革正在从单项突破和局部改革走向整体变革、系统优化;其二,改革正在从关注教学质量提升走向关注核心素养提升,其三,正在从行政主导、政策主导的主流改革走向民间力量助推的非主流探索!
值得关注的另一个趋势是,改革正在试图打破班级授课制。当下流行的走班制,跨界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都在不同程度地打破既有的班级授课制。
我们所关注的圣陶学校,其改革的方向、方法与路径选择,无疑切中了以上几大趋势!
在这里,有一种机制可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而使混龄学习成为可能!
谁能打破班级授课制,谁将领跑这个时代!
幸运的是,圣陶学校的自主学习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契机和可能性。
在这里,学生可以最大限度享受自由------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因需选择学习内容和所在班级,所以,圣陶学校通常有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同一内容,混龄学习从幼儿园到高三都不同程度存在!
这所完全反传统的学校却坚守了很多传统。比如,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对做人教育的追求。圣陶学校经验的生长,正佐证了本立而道生,守正方能出新!(褚清源)
【一所神奇的学校4】
「轻松搞定考试」
圣陶学校火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关于圣陶学校的另类改革一经中国教师报报道,迅速引爆微信圈。一些敏感的教育人开始慕名造访圣陶,取经、探奇,一看究竟!
圣陶何以火爆?圣陶究竟做了什么?
圣陶改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圣陶学校的改革是一个复合型改革。它囊括了当下学校改革中几乎所有的新概念、新經验!比如,课程整合、包班制、全科教师、混龄学习、无师课堂、零作业、跨学科学习、互联网学习、超常教育等,这些在圣陶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当然,还有他的“文科理教”, “理科文教”等经验。
但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更关注圣陶的成绩怎么样。且看圣陶是如何轻松搞定考试的!
在圣陶,分数没有意义,做作业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一旦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能力的事自然水到渠成。
近年来圣陶学校中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尽管用成绩说话并非王天民的主观愿望。“如果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圣陶学校将彻底脱离上级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王天民说。
但改革总是妥协的产物。圣陶学校也一样。本不想考试的王天民,迫于家长的压力,每学期还是要通过考试给家长一个交待。只有那些已经高度认同王校长的教育理念,且追随圣陶学校多年的家长从不关注学生的分数,在这样的班级,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惧怕考试,因为考试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圣陶学校有一项“人人百分”战略,通过一题多做,一卷多“考”达到人人百分。于是,在圣陶学校学生的视野,考试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让人滋生信心的事情!
“开卷练闭卷考”是圣陶学校的教学秘籍之一。“开卷练闭卷考”不完全是作业考试化,而是自主学习的核心。
圣陶学校没事作业,但为搞定考试,王天民会亲自编制试题和相应的答案交给学生,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以考试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开卷练闭卷考,效果卓著。
王天民把老师比作唐僧,只要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一切教育难题自然迎刃而解!如若知识不足,遇到难题无法应付怎么办?王天民自有一套他的逻辑----兵教兵!
每个班都有他培养的“孙悟空”来为老师解围。孙悟空就是他在各班培养的小先生,每班七八个,王天民亲自培养,再由他们去教会各自小组的其他学生。
(褚清源)
【一所神奇的学校5】
「我想将我的思想带入坟墓」
有人称,王天民先生是一位75岁的创客!
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则可能是“胡搞”!
其实,王天民早预测了自己的未来。“如果没人发现这些经验,我将会把它带入自己的坟墓。”王天民说。
至今,王天民很少说文章传播自己的思想,只有上个世纪80年代,1989年写过一篇《观察中的联想》一文被河南省教育厅的机关报《教育时报》刊发。据说,这是因为有编辑听了一堂他的的公开课,深受启发,主动向王天民约稿,才促成的一篇文章。
在他看来,想出来的是气体,说出来的是液体,写出来的是固体。“我不想将自己的思想变成固体,写出来的东西已经不是我真正想要表达的了,更何况并不是很多人都能接納和认同我这套东西的”。
王天民的这种担忧并非多余。
这些年,被推出來的很多典型经验都是各领风骚没几年,很快就被不同的声音淹沒,烟销云散了!
“当你尚未长大时,很多人会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会怀疑,质疑,甚至攻击。”王天民说。
所以,多年以来,王天民始终保持一种低调的姿态,不张扬,不争论,一门深入,关起门来做研究!
我的同事王占伟两年来去拜访了十多次才最终打动这位老人的。他对媒体的报道很谨慎,中国教师报的报道发出后,有不少网络媒体和社会媒体前来报道,王天民都婉言谢绝了!
他更希望那些懂教育的专业媒体记者来采访,报道不能为了吸人眼球,找噱头!
后来得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是看了中国教师报的报道后才知道圣陶学校所搞的改革。从创办圣陶学校开始,10多年来,王天民始终甘于寂寞,与自己为敌,研究属于他一生追求的那个梦想!
“您的这套经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
“理念没有缺点,但方法仍有不足。我一直在探索的路上。”王天民说。
【一所神奇的学校6】
「奇怪的表扬」
学生回答正确加1分,回答错误加两分。这可谓是圣陶学校的怪现象。
本文来自读美文网
先别忙着怀疑!且看圣陶学校的“教育经”。
在王天民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差生”二字!
对学生的赏识,王天民做到了极致,极致的背后不是偏执,而是智慧!
作为教师,我们可能常常会津津乐道于培养了多少优秀学生,其实,永远不要忘了“差生”也是我们教育的结果,也是我们培养出来的。王天民深知,“差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差生”到底差在哪里?“差生”是如何走向优秀的?
由此,你不难读懂王天民关于错误的“怪论”了。
在王天民看来,成长在错误发生时,善待错误,利用错误,将错误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才是一种教育智慧。
于是,圣陶学校的学生不再害怕出错,圣陶学校的学生答题只有差异,没有错误。赶走了对错误的害怕心理,圣陶学子从此爱上了错误,爱上了学习,尤其是更调动了后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爱上错误,还因为王天民总是能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给出合理的、生活化的解读。
且看这一真实的案例:1 1=1,也是对的。这不是幽默,也不是调侃,更不是脑筋急转弯。他总是有很多好玩但又不失启迪的“怪论”!
他给学生说,两根绳子结起来不就变成了一根绳吗?学生们笑了,他也笑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这样的另类解释中,他让学生习得了另一种生活智慧。
3-1=4,就一定是错的吗?生活中有这种可能发生。比如,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四个角。
这些通常被视为学习中的“硬伤”在王天民的解释下很快成为另一个严肃的命题!
王天民曾向学解读对红色的“×”号的全新解读。一次某班考试集体遭遇失败,王天民给这个班的学生临时上了一节思想交流课------「同学们且看,这个“×”号是不是更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这个路口就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所以,我们要庆幸这次考试给了我们走向成功的契机!」
王天民就是如此智慧,如此特立独行!
在圣陶学校已经读了7年书的高二学生郭艳艳说:“王校长脑子里有很多智慧,我们永远学不完。”(褚清源)
大唐勇基: 我是2月6日从民办教育痴迷大家陈庆军先生那里听说圣陶学校的。当时的感受就是见到这位王校长时要先行大礼! 2月11日看到了朋友转来的褚清源老师的圣陶(4),2月13日夜里找到清源老师写的其他内容。并放在一起转到群里供老师们学习研究。
感谢高林校长邀请王主编做今天的讲座,我是10点以后听的,后半部分是采用看电视剧《井冈山》的方式:跪在沙发上,不同的是,一个看一个听。解决了我多少年来一直困惑于父亲小时候上学,一个班最多时到过120人,有时只有一个老师叫孙廷蔼,是怎么教学的?后来听父亲的同学王启德说解放后出来工作的就有80多人。这也是我搞“道场式无年级实验班”的元动力。
看了清源老师的文章,今天又听了王主编的讲座,还差不多快解决了我的另一个困惑:孔子从51岁开始办学,弟子三千,廿年来,都是怎样授课的,虽然有先后顺序但多时也应该有几十几百人吧,怎么教的?肯定不是班级授课制。王校长及他的圣陶学校把我们拉近了这个“道场式”与班级授课的新思维碰撞之中了。
唉,与王校长比,只是感觉自己的探索太渺小,太不敢想了。但好在有王校长和圣陶学校,让我们开眼界,长见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真好!
昌运校长说得对,发现圣陶,宣传圣陶,积大德了。
感谢高林校长所建本群,今天应该算是正式成为一个具有学术研讨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群里吧!
谢谢啦!
刘忠飞校长: 聆听智慧,共享治学之道。感谢高林校长和占伟主编。很认真地聆听了王主编对圣陶学校和王校长的介绍解读以及故事分享。还听出王主编的数度哽咽和情怀。故事里有道也有术,王校长崇尚国学,让国学教育理念回归中华文明,让老师研读道德经,讲孔子智慧,论人间词话,让语文教学隐形,发现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密码,单科行进等等教育的革命很深刻地启迪我们,拥有教育梦想,胸怀博爱信念,坚守学习信仰,探究教育规律,发现知识密码,普育智慧人生。这个分享应该没有结束,期待精彩和启迪发生……
创信教育集团王运昌: 王天民及其圣陶教育实践,对于我们民办教育人的价值是:学会思考,勇于实践,积极担当,有天下情怀和民族立场,引领学生从平凡走向卓越,做有贡献于人类的人。思考王天民及其圣陶教育实践才是我们走进圣陶学校的意见。发现圣陶功盖伯乐。
严小红: 人活着是一种精神,教育要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会有实际的行动。
段斌华: 我去过昆明的一日学堂,听了王主编的介绍,有点类似的地方。
安徽高凯:学习简单,学有兴趣,学有所获,学有余惑,学才主动,学才自主。
褚清源:他们最主要的是让学习变得更简单了。(摘自中国民办学校校长微信群)
(本文作者系《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主编)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