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教育》2012年2期
河谷学校(Riverdale)是纽约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校园已有104年历史,坐落在纽约市郊布朗克斯(BroYix)富人区里一座陡峭的小山顶部。它身处纽约最昂贵的私立学校之列,仅学前班的学费就高达每年3.85万美元。纽约的成功人士把自己的孩子送来,想让他们在这里学会如何成功。
多米尼克-伦道夫(DominicRandolph)是一个反传统的人,却是这所学校的校长。2007年,他刚一上任,便同秘书交换了办公室。秘书坐进了安静的校长办公室,而伦道夫则把原先小小的前台改造成了一个开放的办公区,墙上挂着白板,上面写满了他的想法和一些口号。
培养品格要避免进行价值判断
49岁的伦道夫对现时流行的教育方法持怀疑态度。上任伊始,他就停止在该校高中部教授大学课程。他鼓励教师减少家庭作业,认为标准化的入学考试显然有失公平,因为考试所关注的完全是智力因素,而成功所需要的一些关键素质却在考试中一点也没有涉及。
伦道夫认为,缺失的关键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品格。品格是一个人最主要的思维特点和行为习惯,它是经过不断的训练培养出来的。伦道夫觉得人们如今已忽视了对品格的培养,“一个一帆风顺的高分学生,往往会以为自己样样都应该出类拔萃。如此一来,他便给自己埋下了长久的隐患。当他突然面临艰难情况时,便会不知所措,因为成长的经历没有教给他应付危难的能力。”
在23年的教育生涯中,伦道夫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学校该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
特许公立学校联盟(KIPP)创始人之一大卫·莱文(David Levirt)多年以来也一直试图搞清楚,如何为学生开设培养品格的课程。在他的学校里,学生全都来自低收入家庭。起先,他在学校的墙上贴满了标语,比如:“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成功没有捷径”,等等。他还设计了一套奖惩系统,不仅考查学生的课业成绩,而且也考查他们的坚韧精神和同情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莱文和伦道夫读到了一本新出版的学术著作《品格的力量和美德——指导与分类》。该书由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赛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合作完成。作者参考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印度哲学到犹太律法,从童子军到神奇宝贝等多种文献资料,最终总结出了24种重要品格,其中包括一些公认的传统美德,如勇敢、公平、遵纪守法、智慧、正直等;另有一些延伸进了情感领域,如爱心、幽默、热情以及欣赏美好的事物等;还有一些涉及日常的人际交往:社交智慧(感知人际关系的变化并很快适应不同人际圈子的能力)、友善、自我调节、感激。
书中写道:“在大多数社会中,这些力量都被认为是道德性的,很多时候还与宗教和法律相重叠。但是,它们真正的重要性并不是来自伦理或道德层面,而是有更为实际的益处:培养这些精神力量的过程便为孩子开辟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使他的生活不仅幸福,而且充实并富有意义。”
之后的6年里,莱文与伦道夫都努力将这些品格落实到各自学校的实际活动中。期间,他们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一什么是好的品格?它们能循一定之规并在教室里被传授吗?或许培养品格只是家庭的责任,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慢慢形成?在孩子争取自治和成功的道路上,什么品质最重要?不同阶层的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一致吗?
KIPP职业中学也在纽约,由莱文一手创办并经营。1999年,它的首批学生在全市联考中获得了好成绩,以布朗克斯区的最高分和纽约排名第五的成绩毕业。每天早上,学生们进校时都会经过挂在楼梯口的巨大标语,提醒他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勇攀高峰进大学!”当学生们离开KIPP去上高中时,他们学业成绩出众,大多数都进入了选拔严格的私立高中或教会高中,往往还能获得全额奖学金。
但莱文发现,这第一批毕业生以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尽管他们中的90%都进入了私立或教会学校,其中80%还上了大学,但接下来便没那么顺利了。每隔几周,莱文便会听到有学生准备退学的消息。2010年春季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从KIPP毕业10年后,只有33%的学生完成了4年的本科教育。虽然远远高于全美其他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水平(8%),甚至好于全国所有家庭的平均水平(31%)。但这远远落后于莱文的目标:75%盼KIPP毕业生能完成4年本科的学业,100%的毕业生已为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当莱文审视KIPP毕业生所取得的进步时,他好奇地发现:那些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在校时并不一定是学业最优秀的学生,但他们毫无例外地都拥有乐观、坚韧以及社交智慧等优秀品格。如果一次考试成绩不佳,他们能很快恢复过来并在下次测验时做得更好;与父母吵架后,他们能很快回归常态;他们能抵住诱惑,不去看电影而在家里学习功课;在课后,他们能说服教师给予自己额外的帮助。
赛利格曼与彼得森所开列的品格名单之所以吸引莱文,是因为那些品格力量并不是有关美德的说教,而是调配幸福生活的配方。他对给KIPP的学生灌输“中产阶级价值观”怀有戒心,因为某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所拥有的根基,是低收入学生所缺乏的。在莱文看来,培养品格力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完全避免进行价值判断。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尽管彼此工作的学校差异极大,但他们有许多想法和关注点是一致的。他们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对品格的培养展开探索,并且邀请了赛利格曼的研究生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来帮助他们。达克沃斯认为,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不单要从学校而且也要在学生身上找,“其实,学习既是有趣的、令人兴奋和满足的,但也往往是沉闷、令人筋疲力尽和灰心丧气的……为了能够长久有效地帮助那些聪颖却表现不佳的学生,教育者和父母们必须首先认识到:品格因素至少与智力因素同样重要”。
达克沃斯的先期研究显示,在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时,衡量自控能力往往比衡量智商要可靠得多。不过,尽管对于取得一般性成功来讲,自控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当用它来预测杰出成就时,却似乎并不那么准确。她注意到,那些完成伟业的人们经常对某项使命充满热情,无论困难有多大,耗时有多长,他们都能毫不动摇地献身于那项使命,直至成功。她决定给这种品质取一个名字——坚毅。
达克沃斯开发了一套测量坚毅指数的测试工具。应用该测量工具在两所学校的测试发现:智力测试都能很好地预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自控力测试则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
达克沃斯的相关研究,坚定了莱文和伦道夫的决心——要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坚毅品格。当然,仅此两样并不能概括全部的品格要素,他们后来将24项品格要素经过缩小和调整,最后确定为以下7项核心品格:热情、坚毅、自控力、社交能力、感恩、乐观和好奇心。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这7项品格又被分解成为24个具有统计意义的测试问题,比如“这个学生渴望探索新事物”(测试好奇心),“这个学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未来”(测试乐观)。
出具学生品格报告单
对莱文来讲,下一步便很清楚了。假如你是一个高校招生主任或是一位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在面对一群报考者时,你是否想知道哪个人在坚毅、乐观或者热情方面得分最高?假如你是一个学生的家长,除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外,你难道不想知道孩子的哪些品格是出众的?于是,一拿到评估问卷,莱文就开始了具体而精确的评估工作。从此以后,学校每年给学生和家长们出具两次“品格报告单”。
伦道夫却对出具品格报告单感到紧张,他担心一旦进行品格测试并出具报告单,就会有许多家长帮助学生做预先的准备,使测试的结果变得毫无真实性可言了。不过,他也认为这份问卷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用来与学生在品格问题上进行沟通。于是他实施了被学校师生戏称为“病毒传播法”的步骤——在河谷社区倡导用新方法评估孩子品格的理念。他在家长会上谈论品格,组织教师设计更多的方案。2010年冬天,河谷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测评,测评结果只在教师与学校管理者间讨论,不告知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更不会出“报告单”一类的东西。
测评在学校引起了对品格的争议,所涉及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如何更好地评估和改进学生的品格,而是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对品格到底意味着什么提出疑问。在伦道夫刚来学校时,学校实际已经有了类似品格教育的项目,项目名为“CARE”,开始于1989年,在一到五年级中展开,目的是让孩子们知晓学校的行为准财。整个项目为孩子们勾画出了一幅“好学生,”的蓝图,比如告诫学生要礼貌相待、关注他人感受、帮助受伤害的同学,等等。学校的走廊里还为此贴了许多标语,以提示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许多教师都认为,这个项目的开展对保持学校的传统至关重要。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