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时文选荟>详细内容

时文选荟

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细节与精神(一)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03 19:33:46 浏览次数: 【字体:
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细节与精神(一)
 
作者: 储朝晖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8日第3版 
 
      编者按:今天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生120周年纪念日。陶行知瞄准人民的幸福办教育,终身不辍地探索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发展教育,创立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座宝库,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这里选取能体现陶行知精神的若干细节,供读者朋友品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 储朝晖
      陶行知一生平凡而伟大,他的高尚品格是通过平凡的细节显现出来的,从以下细节中可以体悟到陶行知精神的真实境界。
 

陶行知赴美后先入伊里诺大学攻读市政
      1、现民主共和选择终身从教
      陶行知在人生中选择教育,既是机遇,也是体验与理性选择的结果。他曾学医试图行医济世,广济医学堂对不信教学生的歧视让他改变了想法;他曾参与辛亥革命的地方武装暴动,也任过徽州府议会秘书,当看到共和发生危险的原因在于国民素质不高、“媚民政客”与“选举理事”式的伪领袖存在、乌合之众的多数横暴现象,便得出结论:“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并由此作出了为实现民主共和而从事教育的人生选择。陶行知到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攻读政治学并获得政治学硕士,当他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政治将来只能做官,而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官员,于是一年后便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专门研究教育。
      1916年2月16日陶行知致罗素院长的信中写道:“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鉴于我中华民国突然诞生所带来之种种严重缺陷,余深信若无真正之公共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1917年8月,陶行知在离美回国轮船上和同学们畅谈志愿说:“我的志愿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不仅是这样说,而且毕生不渝朝这个目标去做。
     2、实在的教育工作比学位证书重要
      1917年7月26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长保罗·孟禄博士致函哥大哲学博士学位评议委员会主席伍德布里奇博士,说明陶行知已完成了学术性研究工作,并正在撰写一篇题目获得认可的论文,需要回到中国搜集论文资料,鉴于他不可能再返回美国,建议任命一个特别委员会为陶行知取得博士学位安排一次初试,待他回国搜集有关资料完成博士论文后再授予博士学位。陶行知回国后确实收集资料写了博士论文,放在东南大学口字房办公室里。正当他在全国各地推行平民教育时,1923年12月12日晚,口字房失火,房屋被毁,3万册书籍连同陶行知的博士论文及相关资料化为灰烬。有人劝他通过回忆再写,他认为做点实在的教育工作比一纸学位证书更有价值,因而他也就没有得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直到后来因为他为中国科学教育的推进作出了贡献,1929年12月,上海圣约翰大学才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3自明,明他,他明是根本办法
      1922年3月,鉴于1923年即将召开世界教育联合会成立大会、世界成人教育大会,陶行知主张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运动,批评政府“不早些从事准备,那世界真要以为中国没有教育了。世界以为中国没有教育犹事小,若中国真无教育可说,那就真要惭愧了。”“所以我觉得一方面要有人办教育,一方面还要有人分门别类地观察、调查、研究各种教育之消长和真相,报告国人,使彼此有所参考。”以后的准备是要靠自有的成绩,靠彻底的自明:“第一要自己晓得自己,第二要自己晓得别人,第三要别人晓得自己。自明,明他,他明,是解决二人以上问题的根本办法。”“自己有成绩,才能和他人换,自己明自己,更是和人共同解决问题的初步。”“要想在国际的教育上得到第一流的位置,我们必须在教育上有第一流的贡献”,“所以教育外交的根本的根本,是要全国从事教育的人,分工合作,好好的办教育,把教育好好的办。”陶行知以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名义着手准备材料参会,后来陶因事繁不能与会,郭秉文参会当选世界教育联合会副会长,将中国的新教育运动信息传向世界。
      4、男女同学如同桌吃饭
      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主持教务工作后,力主男女同学。1919年12月17日,陶行知依据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最不发达,中等学校毕业后女子几无上进之路的实际,在校务会议上提出《规定女子旁听办法案》,提出南高师的“各科功课,有宜女子旁听者,可否通融办理,容其旁听,遂其志愿”,并提出具体办法。该案1920年1月14日临时校务会议议决组织委员会讨论,4月7日下午南高师第十次校务委员会专门讨论此案,张子高代表招收女生委员会将委员议决案说明理由后由主席郭秉文将原案逐项宣付讨论,陶行知报告了赴京与教育部接洽的情况:“兼收女生问题宜注重三点:一、须规定女生入学资格以期程度相当;二、须备有宿舍使学生起居妥善;三、须有相当女职员负指导责任。如筹划妥当,暂行试办。”报告毕主席请大家表决,多数赞成。尽管当时保守的人斥之为洪水猛兽,北京大学和南高师还是相约试行男女同学,4月21日第11次校务会议决定招收180名女生,但受各种因素的限制,1920年夏南高师正式招收8名女生,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的高校中第一个招收女生的高校。此后还有保守势力反对中学男女同学,陶行知1923年1月在《新教育》第6卷第1期发表《为反对中学男女同学的进言》,认为在社会无法大量设立女子中学的情况下,中学男女同学势在必行,并以求精神粮食为喻反问那些反对者:“既不能为女子另外开饭,又不许男女同桌吃饭,是不是要看他们饿死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