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学鸿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2日 -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2012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作家。我在关注莫言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母亲。
莫言在抵达斯德哥尔摩后的第一场演讲中,首先谈到的就是自己的母亲。
莫言谈母亲,主要谈到了这么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让莫言最痛苦的一件事:亲眼看着母亲挨打。
小时候莫言跟随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小脚的母亲被身材高大的麦田看守人搧了一个耳光跌倒在地。多年之后,莫言和母亲在集市上与那位已成为一个老人的麦田看守人相逢,莫言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他,平静地对他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一个善良、淳朴、宽容、慈眉善目的长者形象,活脱脱地伫立在我们的眼前。
莫言母亲的话还让人想起了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充满了辩证法,却又朴素无华。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经过莫言母亲之口竟朴素通俗到了让一个冲动的年轻人一听就懂、如梦初醒且能使自己的冲动行为戛然而止!
第二个故事是让莫言最后悔的一件事:母亲为他多收人家一毛钱流泪。
“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莫言“欺诈”的行为让母亲心痛地流泪,母亲伤心的眼泪让莫言决心践行诚实的信条。莫言的母亲无疑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但是莫言的母亲却有力地抵御了小农意识对儿子心灵的浸蚀。肯定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故事,使莫言逐渐摈弃了农民身上的小农意识,带着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和质朴,从中国北方的一个偏僻乡村健步登上了世界文坛的巅峰。
第三个故事是莫言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母亲吃不饱却把半碗饺子送给了乞丐。
“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莫言母亲也许不知道“爱满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话,但是,母亲的言行却是对这两句话的最好诠释,在莫言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四个故事是莫言记忆最早的一件事:打碎了家里唯一的水瓶。
“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家里唯一的水壶碎了,莫言和母亲的心也碎了。母亲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抚摸着他的头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母亲为什么叹息?是因为家里唯一的水壶的破碎,还是因为孩子受到惊吓而不敢回家?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一把破碎的壶,因为无法复原就任之碎了吧,两颗破碎的心,却在无奈的叹息和慈祥的宽容中得到了凝聚。
关于母亲的故事,估计莫言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当母亲看到莫言为丑陋的相貌受到别人嘲笑而痛苦时,鼓励莫言:“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一次遭遇挫折,当母亲看出莫言担心她自寻短见的心思时,她开导莫言:“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的鼓励,让莫言树立自信,母亲的开导,让莫言学会坚强……
正是母亲这些数不清的智慧和善良,孕育了莫言的智慧和善良,从而汇聚成了《丰乳肥臀》、《蛙》及其他。
正是母亲那充满智慧的辩证法和能够包容一切的善良品质,哺育了莫言超人的智慧和美好的精神世界,莫言获奖后面对巨大的喜悦和挑战,依然“心如巨石,风吹不动”。
愿所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都来咀嚼品味莫言母亲的故事,从中汲取人生的哲理和育子的智慧。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