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实施走班分层教学模式的基本经验(二)
北京四中实施走班分层教学模式的基本经验(二)
赵宏伟
【内容提要】 1986年以来,北京市第四中学不断围绕走班分层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分层模式的探索:细化尖端,弱化中等;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关注变化,定期调整;分层教学的范围和时机:基于发展,保障需求;分层教学的师资:因“层”而定,因“师”而异;分层教学的施教:明晰目标,有的放矢。分层教学仍然存在同头教师难以相互听课和代课、教学过程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
【关 键 词】分层教学/走班分层教学模式/标签效应/班级授课制/走班制/差异性原则/北京四中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关注变化,定期调整
分层教学实行走班制和动态管理,即保留原有的行政班,学生只在上分层科目的课程时,才到不同的分层教学班去上课。任课教师负责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负责安排好学生的分层班级、专业教室的座位等,负责对学生的评价和成绩评定。
但这种分层又是暂时的、可流动的。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递进或降层调整。层次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进步显著就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但调整的时间间隔不宜太短,否则易使学生始终处于适应不同教师和教学的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的稳定;调整周期过长,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一般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在期中、期末考试后,由备课组根据现阶段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和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并报教学处通过后公布。调整比例在分层初期可以幅度稍大一些,稳定后每次调整比例为A班人数的10%~15%为宜。除在期中、期末考试后,其他时间一律不作调整,任课教师不能随意调整学生的分层班级。毕业年级在第二学期不宜再调整。基本操作流程为:备课组确定调整细则→备课组拟定调整名单并报教学处→教学处确定名单→备课组公布确定后名单并实施教学。
调整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调整。向上调整,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向下调整,也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和担当。
3.分层教学的范围和时机:基于发展,保障需求
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需要进行分层教学,哪些学科在什么时候进行分层教学,不能“一刀切”。要在对学校、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由学校研究决定哪些学科在什么时候进行分层教学。一般来说,分层教学通常是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信息等科目中实行。
不同学科实行分层教学的时机也可以各不相同。譬如在初中阶段,由于现在的“小升初”、“奥数热”等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过早“抢跑”,按照老师们的话来说,如果初一年级不及早进行数学分层教学,那么就是坐失良机,扼杀了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过大,优秀学生群体偏小的话,就不宜在开学伊始就进行分层教学,否则容易导致B层学生群体中缺失榜样的良好示范、引领作用,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分层教学可以早一些,一般在开学两周或一个月内就可以进行;英语则可以在半个学期时再进行分层教学,这样也有利于行政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学生初二年级开始学习物理,在初二结束时再进行物理学科的分层教学比较合适。
4.分层教学的师资:因“层”而定,因“师”而异
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所达到的效果关键也在于教师。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程度越高的层,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越浓厚、学习积极性越高,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质要求越高。而学生学习程度较低的层,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也越低,课堂的专注程度和持久性也越低,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需要教师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因此对教师的教法要求也更高。但并非一定要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任教较高的层,各层教师的安排可以因学科而异,也可以因教师的特点而异。比如:我校英语学科中的年轻教师大多都有留学经历,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很强,对话题的理解都很新颖、很有想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我们多年来都尝试让年轻的英语教师带A层的学生,事实证明效果不错。理科A层的教学则需要有一定竞赛指导能力的教师承担。
各层任课教师的安排,需要教学处和教研组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共同确定,任课教师尽可能不要跨层兼课,以更大限度地专注于对本层学生及教学的钻研。此外,跨层兼课容易分散教师的精力,拉平教学水平,造成A层与B层间教学差异性较小、A层“A不起来”的现象,影响分层教学的效果。
5.分层教学的施教:明晰目标,有的放矢
在分层教学中,任课教师对学科的共同目标和层次目标要清晰,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备课,针对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然后采取不同的教法,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精选配套练习和作业,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实际施教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般来说,对A层学生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既要横向拓宽,又要纵向加深;既要夯实基础,又要鼓励创新,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探究能力,促进其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对B层学生要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带领、指导其落实基础知识。教师在实际施教过程中,容易出现对B层学生定位偏低的现象。B层学生之间往往差异性比较大,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分层教学中,层中仍然有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所教学生的整体情况,对本层表现较好的学生仍然要进行适宜的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三、分层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在研究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分层教学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带着研究的意识,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思考。
其一,分层教学是好是坏,目前还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不同教师对分层教学的评价有赞有贬,甚至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学困生不公平。我们只能立足于学校实际,分析利弊,不断探索实践。
其二,同一分层单元同时上同一科目的课程,即同头多位教师同时上课,使得同头教师相互听课和代课成为“不可能”的现实。一方面,如果有教师生病或有事需要代课,那么只能是跨年级代课;另一方面,同头教师不能相互听课,不利于备课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也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另外,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有的层有可能只有一位教师负责,容易出现“单兵作战”的现象。
其三,分层教学使教学过程的管理难度增大。分层教学容易出现学生课间换教室的过程比较混乱、走班换教室不及时,以及学生不能按时到位、学具带不全等现象;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行政班,教师课余找学生、收作业等都存在不便;B层问题学生相对更加集中等。这都使得分层教学的过程管理难度加大,需要更加细致、严格的管理和思想教育。
其四,调整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情绪波动和调整后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秩序的稳定。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统一认识,及时做好相关工作,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教学层次的调整。
用户登录